A.概述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阿含经?在世间的文学知识之中,就是两个国家,文明古国:一是印度,第二是中国,都把世间生活知识的总结都是记录,代代优良地相传。在印度,在古老一直到如今都有一种叫吠陀,吠陀就是知识的意思。知识就是要诠释、要明白事物,事物是需要语言文字来认识、认知,来表达的,整个吠陀就是知识的意思。

在我国,从古至今四书五经就是阐述知识。知识包括诗歌、礼仪、哲学,乃至于是英雄的史诗、古历史传说,还有法律、几何、天文学和语文学、科学,这就是知识,表达知识的。可是我们阿含经就不同,阿含经是世尊一生之中无数次讲道的记实,是世尊与弟子的言行录。整部阿含经——四阿含都是阐述了以七主题为主,就是此乃正觉的要点是七主题。

是哪七主题?第一念住,第二正断,第三五根,第四五力,第五神足、四神足,第六七觉意、七觉支,第七八道圣智、八正道。这七主题就是正觉的要点,指的就是三十七道品,这是一条古道沙门法。所有的经教离开了七主题,那就是世间普通的知识、普通的哲学。整部《增一阿含经》就是以诸佛之教、诸佛的要点来运用在生活之中,它也包括僧团逐渐地发展,组织纪律的记录,同时也包含了佛陀的弟子互相谈论、互相辗转相教的言行录。了解了整部《增一阿含经》,也就了解了佛陀与弟子当年的一代时教。

B.经文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P133.141.2):**世尊在舍卫国祇园精舍的这段时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妙法拥护世间】(P133.141.3):**有一次下午的时候,对弟子说了惭、愧。有二种非常重要的法叫妙法,能够拥护世间,能够自我保护,能够保护他人。这二法呢,也能令自己的家庭、国家、人与人之间互相不犯错误,就是互相不后悔,能获得无后悔之德。

**【若无此二法,世间则不别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妻子、知识、尊长、大小,便当与猪、鸡、狗、牛、羊六畜之类而同一等】(P133.141.3):**若无此二法,世间就分不清长辈、尊卑,就不能够分辨父母、兄弟、种种的尊长,在世间此人就是不知人。便当,就如同畜牲无有差异,就如同猪、鸡、狗、羊、牛六畜之类而同一等,假如说无有惭愧就如同牲畜一样。

【以其世间有此二法拥护世间,则别有父母、兄弟、妻子、尊长、大小,亦不与六畜共同】(**P133.141.3):**假如世间有人行二法——有惭有愧之法,就有父有母、有兄弟、尊卑长幼之分,就与畜牲有别,就做一位高贵而尊贵之人。若人具足惭愧心,能除颠倒散漫行。惭而知错,愧而悔改,这叫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