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P138.144.2):**有一个时间段,世尊是住在摩竭陀国的罗阅城,罗阅城就是王舍城,当年佛陀出家就是在摩竭陀国,包括菩提树、世尊六年苦行都离得不远。罗阅城中,那烂陀大学都是在罗阅城中,七叶窟最初结集的地方,七叶窟也是在罗阅城郊,包括灵鹫山也是在罗阅城的城郊,当时佛陀与佛陀的阿罗汉就在罗阅城这个附近住得比较长,像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在罗阅城,这是他们出生的地方。迦兰陀竹园,这是最初,罗阅城这是首都,这是摩竭陀国的首都,频婆娑罗王这是供养这个精舍的主人。世尊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所这段时间是与诸位大比丘俱,也就是五百那么多的大阿罗汉依世尊而住。
**【尔时,世尊到时,着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在一街巷】(P138.144.3):**晡时,世尊到了中午的时候,就着衣持钵,就入到王舍城次第地乞食。在一巷,在一个小街巷。
**【彼巷有一梵志妇】(P138.144.3):**在这个小街巷就有一位梵志妇,就是婆罗门妇。
**【欲饭食婆罗门,即出门,遥见世尊】(P138.144.3):**她刚刚供养了一位婆罗门,刚出门之时就看到了世尊。
**【便往至世尊所,问世尊曰:“颇见婆罗门不】(P138.144.3):**意思你见婆罗门了吗?
**【尔时,尊者大迦叶先在其巷】(P138.144.4):**首先,他就到了这条的街道上。
**【是时,梵志妇熟视如来面,默然不语】(P138.144.5):**尔时就是此时,梵志妇细细地看了如来,默然不语。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无欲无恚者,去愚无有痴;漏尽阿罗汉,是谓名梵志】(P138.144.5):**这里的梵志也就是婆罗门之中的清净修行者。
**【以舍结使聚,是谓名梵志】(P138.144.5):**舍就是断除,结使就是随烦恼,烦恼与随烦恼都称为结使,聚就是全部地断除,这才是真正的萨埵、梵志,梵行者。
**【无欲无恚者,去愚无有痴;以断吾我慢,是谓名梵志】(P138.144.5):**要断除慢或者增上慢、我慢、劣慢,或者邪慢都要断除,要断除一切慢,这才是真正的梵志。
**【若欲知法者,三佛之所说】(P138.144.5):**这里说的三佛就是三耶三佛,就是三菩提。证得三菩提的人是谁呀?那是佛陀,就是正觉佛的意思。
**【至诚自归彼,最尊无有上】(P138.144.5):**这是没有超过佛陀的,佛陀是最上,是无上的意思。这一段最开始是要断除,彻底地断除了贪嗔痴,贪嗔痴彻底断除、根除而灭尽无余了,才是真正的漏尽了的阿罗汉,也可以名为大婆罗门。还要把一切的结使,一切的烦恼、随烦恼断除,也是最清净的梵志,断除一切慢也是真正的婆罗门,他分三断。真正最圆满还是佛陀,佛陀才是所有阿罗汉的老师。这一段的阐述。
**【尔时,世尊告大迦叶曰:”汝可往为此梵志妇,使现身得免宿罪】(P138.144.6):**尔时,世尊,就在此时,世尊就告诉了大迦叶曰:汝可往为此梵志妇,使现身得免宿罪。这一位梵志妇她有一些轻慢,轻慢之心,世尊观了因缘,大迦叶可以救护、可以度脱,可以令这一位梵志妇不再结罪,可以免除、根除她宿世的罪业。
**【是时,迦叶从佛受教,往至梵志妇舍已,就座而坐】(P138.144.7):**迦叶就听佛陀的指示以后,就到了梵志妇的家就座而坐。
**【是时,彼婆罗门妇便供办肴膳种种饮食,以奉迦叶】(P138.144.7):**就是做了一些软的、硬的、饮的、喝的、嚼的种种的饮食,以供奉了迦叶。
**【是时,迦叶即受食、饮,欲度人故】(P138.144.8):**就在受用饮食以后,迦叶即欲度人故,因为他此心以慈心相向。
**【而为彼人说此达嚫】(P138.144.8):**这个达嚫就是祝愿、回向的意思。就做了一个回向,祝愿、祝福,叫达嚫。就是这个颂语。
**【祠祀火为上,众书颂为最】(P138.144.8):**在婆罗门,印度的供奉当中祈祷或者是祭祀,供天地,所有的这些供奉之中,火供是整个印度最重要的。在写文章、书疏,写文章这个偈语、这个偈颂,像文言文这一类是最简洁的,叫众书颂为最,就是偈语的意思,诗、诗句的意思。
**【王为人中尊,众流海为上】(P138.144.8):**在国王之中,国王他是人王之中、是人之中最尊贵的,就是一个国王他是人道之中最尊贵的,他是人王。众流,这个河流、山川河流,海是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