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三福之业。云何为三】(P178.176.3):**有三福之业。什么是三福之业?

**【施为福业,平等为福业,思惟为福业】(P178.176.3):**这里有三种福业,第一种是布施,第二种是平等,平等心,第三种是思惟,思惟修。

**【彼云何名施为福业】(P178.176.4):**什么是布施呢?第一是布施为福业。

**【若有一人,开心布施沙门、婆罗门、极贫穷者、孤独者、无所趣向者】(P178.176.4):**开心就是欢喜心。布施沙门,沙门就是指的出家非家无家的沙门;婆罗门——就是梵志、极贫穷者——非常贫乏、贫匮的人,叫短乏的人;孤独者、无所趣向者——就是无依无靠者,无依无靠的叫无所趣向者。我们对以上这些人叫上供下施,对沙门要供养,对婆罗门、贫穷者、孤独者、无依靠者、弱者要布施。

**【须食与食,须浆给浆,衣被、饭食、床卧之具、病瘦医药、香花、宿止,随身所便,无所爱惜,是谓布施为福之业。】(P178.176.4):**他需要食物或者是需要饮品,或者是需要衣被、或者是需要饭食,或者是床卧之具、病瘦医药,或者是香花,或者需要住处,这里的宿止就是住处,我们提供住处,随身所便,无所爱惜,是谓布施为福之业。就是我们对待一切的所需者乐善好施,开手而不吝啬,这样才是真正的获得大福,业就是报,获得了福报叫福德之果报。

**【 云 何 名 平 等 为 福 业 ? 若 有 一 人 不 杀 、 不 盗 】(P179.176.2):**第二是平等为福业,要修平等心为福业,就是不杀、不盗,不杀生、不偷盗。

**【己色自足】(P179.176.2):**就是时时地调节自己的身心,令自己的身心能够时时地能够满足常乐知足、知足常乐,少欲知足。

**【复以慈心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上下遍满其中,无量无限,不可限,不可称计;以此慈心普覆一切,令得安隐。复以悲、喜、护心普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上下悉满其中,无量无限,不可称计。以此悲、喜、护心悉满其中,是谓名为平等为福之业】(P179.176.2):**这一段什么是平等为福业呢?先是增上戒学,增上戒学,戒的作用就能够令七支清净,身语二业有七支——身三、口四,身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身三、口四。再增上修学四无量心——慈悲喜护,又称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令遍满增广,这样的修学方法名为平等为福业。就是增上戒学,修四无量心,称为平等为福业。

**【彼法云何名思惟为福业?于是,比丘!修行念觉意,依无欲,依无观,依灭尽,依出要。修择法觉意,修念觉意,修漪觉意,修定觉意,修护觉意,依无欲,依无观,依灭尽,依出要。是谓名为思惟为福之业】(P179.176.3):**第三,思惟为福业。比丘!修念觉意,依无欲,依无观,依灭尽,依出要。这里的思惟为福业就是七菩提分,就是如理、如实地修学,就是指的此心会运用七菩提分、七觉支这七法来修行。首先内心之中要依无欲,就是无有贪欲;依无观就是无我的观察;依灭尽是以目标是以灭烦恼、以断烦恼、以断尽烦恼的目标;依出要,这里就是沙门法的三十七道品的出离,要有所建立知见——这种圣知见,还要目标清楚,还要懂得善用其心——是以断欲者,是无我的慧观者,以断烦恼,是有出离,这里指的就是要用四圣谛法,要会运用四圣谛法、修学七菩提分,名为思惟为福业,这里就是引导我们思惟修,才能够获得出世间的无上福业。

**【布施及平等,慈心护思惟】(P179.176.5):**这就阐述了三种福业——布施、平等心、思惟修。

**【有此三处所,智者所亲近】(P179.176.5):**具有这三法者,布施、平等、思惟这三种福业的地方,此人就称为智者,智者是我们所依、是我们所亲近的人。

**【此间受其报】(P179.176.5):**假如说是在世间、在出世间,都可以受其报。

**【天上亦复然】(P179.176.5):**无论是在人间、无论是在天上,都是获得大果报、大名称。

**【缘有此三处,生天必不疑】(P179.176.5):**就在天上,不用怀疑,就必生天上、必得大果、必得圣果。世尊是赞叹这三法的,布施、平等跟思惟三福业。

**【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P179.176.6):**就是应当要精勤精进地修学三法。

**【索此三处】(P179.176.6):**就是要获得这三处、获得这三法。

**【如是,诸比丘!当作如是学】(P179.176.6):**世尊就是说要必须、及时哦!

C.总结:

这三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