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P277.229.5):**世尊住舍卫国祇园精舍。

**【尔时。王波斯匿乘宝羽之车。出舍卫城。至祇洹精舍。欲觐世尊。诸王常法有五威容。舍着一面。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P277.229.6):**尔时,就是晡时,下午之时,王,波斯匿,是舍卫国的国君,乘宝羽之车,出舍卫城,到了城郊至祇洹精舍。欲觐见世尊,诸王常法有五威容,舍着一处,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

**【尔时,世尊告大王曰:“大王当知,世间有四种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或有一人,先暗而后明;或有一人,先明而后暗;或有一人,先暗而后暗;或有一人,先明而后明】(P277.229.7):**尔时,世尊告波斯匿曰:大王当知,世间有四种人出现于世。到底是哪四种人?先暗而后明,这是第一种人 。或者有一人,先明而后暗,或者有一人,先暗而后暗,或者有一人,先明而后明 。很简单地解释就是:第一种人,是从黑暗趋向于光明 ,黑暗就是愚痴,愚痴趋向于智慧;有一种人,一开始是明白之人,慢慢趋向于愚痴 ;还有一种人,是从愚痴至愚痴;一种人是从光明智慧至光明智慧。最后一人最为殊胜。

**【彼人云何先暗而后明?于是,或有一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种、或啖人种.或工师种.或淫泆家生,或无目、或无手足、或时倮跣、或诸根错乱;然复身.口行善法,意念善法。彼若见沙门、婆罗门诸尊长者,恒念礼拜,不失时节,迎来起送,先笑后语,随时供给。若复有时见乞儿者,若沙门、婆罗门,若路行者,若贫匮者,若有钱财,便持施与,设无财货者,便往至长者家,乞求施与;若复见彼施者,便还欢喜踊跃,不能自胜。身行善法,口修善法,意念善法,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犹如有人,从地至床,从床乘马,从马乘象,从象入讲堂。由是故我今说。此人先暗而后明。如是,大王!此人名曰先暗而后明】(P277.229.8):**这里有譬喻了,彼人云何先暗而后明?一开始是愚痴的 ,一开始是无知的,后来慢慢地觉悟,趋向于光明,这里光明就是智慧之光。一开始他是愚痴的,或者有一人是生于卑贱家,卑贱家就是穷苦的家庭,或旃陀罗种,旃陀罗种就是首陀罗,或啖人种、或工师种、或淫泆家生,或无目、或无手足、或时倮跣、倮跣就是光着脚,赤着脚,叫倮跣。或诸根错乱;这一段的譬喻,一开始是黑暗的,他的相貌是丑陋的,他的生活是贫苦的,或啖人种,就是指的就是压迫人的,就是专门剥削人的,或者是工师种,这里的工师种就是工巧、工巧明,指的就是工艺方面的、工程方面的、就是做生意方面的,这些人都不是贵族,或者是残缺残疾之人,或者是诸根错乱的,就是一些疯子,然复身、口、意行善,他渐渐地,他的行为,就趋向于善了,因为他是之前贫苦,之前疾苦,他是趋向于善,他的身、口行善法,意念善法,指的他的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或者是见了沙门,沙门指的就是出家、非家、无家,在印度的沙门也不一定剃发,古印度的沙门是编发,是留须发,这是外道,婆罗门诸尊长者,恒念礼拜,不失礼,不失时节,迎来起送,先笑后语,随时供给,若复有时见乞儿,乞儿者,指的就是沙门、婆罗门 ,过路行人,或者是贫匮者,若有钱财,便持施与,设无财货者 便往至长者家,乞求施与;若复见彼施者,便还欢喜踊跃,不能自胜。这一经,这一段是譬喻先暗而后明。之前相貌丑、贫苦、身份卑微,就是贱族,可是行善、努力行善、努力劝人行善、辗转相教行善,或者是恭敬出家人、沙门,对长幼尊卑就是礼仪如法,此人身坏命终,就是死了,他身、口、意清净,行善。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犹如有人,从地至床,本身一开始,是在地上就到了床上,从床至马,从马乘象,从象入讲堂,就是渐渐地升高,渐渐地福德增上,善德增广,善德遍满,是故我今说,此人先暗而后明。如是,大王,此人名曰先愚痴后觉悟。

**【彼人云何先明而后暗?于是,或有一人在大家生,若刹利种、若长者种、若婆罗门种,饶财多宝:金、银、珍宝、车渠、马瑙、水精、琉璃,仆从、奴婢不可称计,象、马、猪、羊皆悉具足。然复此人颜貌端正,如桃华色,彼人恒怀邪见,于边见相应;彼便有此见:无施、无受,亦无前人何所施物,亦无善恶之报,亦无今世、后世,亦无得道者,世无阿罗汉可承敬者、于今世、后世可作证者。彼若见沙门.婆罗门,便起瞋恚,无恭敬心;若见人惠施者,心不喜乐,身、口、意所作行而不平均,以行非法之行,身坏命终,生地狱中。犹如有人从讲堂至象,从象至马,从马至床,从床至地。由是故,我今说此人如是,大王!所谓此人先明而后暗】(P278.229.2):**还有一种人,先明而后暗。于是有一种人是生在大家生,或有一人在大家生,就是生在大长者家,生在大家族,就是大名称。若刹利种,长者家,长者多财饶宝者,称为长者。或者是生婆罗门种,他的饶财多宝,金、银、珍宝、车璖、马瑙、水精、琉璃,仆从,仆从就是随从、辅佐,奴婢就是佣人,不可称计,家财指的财富,多财饶宝,就比如说象、马、猪、羊皆悉具足。然复此人他的颜貌端正,如桃华色,彼人恒怀邪见,于边见相应,他本来是生在大姓家,长者家,多财饶宝,相好、相貌端正,如桃花色,可是此人,恒就是时时怀邪见,何为邪见?就是不正确,不正确看待世间,他无有因果,执邪倒见,这是一位颠倒之人,边见就是极端,与极端相应,彼便有此见,无施无有布施,无受,就是说无有果报,无有果报,受就是指受报,他不相信有因缘果报之受,亦无前人何所施物,亦无善恶之报,指的就是说布施,此乃布施,为何不得好报,他要当下看到,因果就像如同播种,播种之时跟收获之时是两个阶段,不可能同时显现。因为此人他有边见之故,他要布施,他要看到好的结果,他才相信,世间之理,这是非,这是边见之故。亦无善恶之报,他不相信有善因恶因,不相信善恶之因果报,他不相信今世、未来世,不相信得道之人,不相信阿罗汉,此人是无信之人,是执邪倒见,不相信因果,可是他是先明而后暗,他相好,又多财饶宝,因为执邪倒见,身、口、意所行恶,行十恶法,他从光明趋向于黑暗,本身有之前的富饶,有善法,后来渐渐地衰退而趋向于愚痴,是先明而后暗。

**【彼云何有人从暗至暗?若复有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家、或啖人家、或极下穷家,此人必生此中,或复有时,诸根不具,颜色粗恶,然复彼人恒怀邪见;彼便有此见:无今世、后世,无沙门、婆罗门,亦无得道者,亦无阿罗汉可承敬者,亦无今世、后世可作证者。彼若见沙门、婆罗门,便起瞋恚,无恭敬心;若见人来惠施者,心不喜乐,身、口、意所作行而不平等,诽谤圣人,毁辱三尊;彼既自不施,又见他施,甚怀瞋恚,以行瞋恚,身坏命终,生地狱中。犹如有人从暗至暗,从火焰至火焰,舍智就愚。由是而言,此人可谓先暗而后暗。大王当知,故名此人从暗至暗】(p278.229.3):**还有一种人从黑暗趋向于黑暗,从愚痴至于愚痴,本身就生在卑贱家,就生在首陀罗家、就生在穷苦之家,颜色诸根,指的他的颜貌丑陋,他的根缺,诸根不具,残缺 。然后彼人又不相信因果 ,又执邪倒见,身行恶、口行恶、意行恶,是从黑暗趋向于黑暗 ,现在苦、未来更苦,现在愚痴,未来更愚痴,这是第三种人。

**【彼名何等人从明至明?或有一人生豪族家,或刹利种、或国王家、或大臣家,饶财多宝,不可称计。然复彼人颜色端正,如桃华色,彼人恒有正见,心无错乱;彼有此正见:有施、有福、有受者,有善、恶之报,有今世、后世,有沙门、婆罗门。设复彼人若见沙门、婆罗门,起恭敬心,和颜悦色;己身恒喜布施,亦复劝人使行布施之,设布施之日,心怀踊跃,不能自胜,彼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身坏命终生善处。犹如有人从讲堂至讲堂,从宫至宫。由是而言,我今说此人从明至明】(P278.229.4):**第四种人是从光明趋向于光明,智慧趋向于智慧的。第四种人呢,他生在豪族家 ,或者是刹利、或者是国王家、或者是大臣家、或者是大长者家,是饶财多宝,不可称计,不可称计就是数目之多,此人他的相好,颜貌端正,如桃华色,彼人很有正见,时时具足了正见,心无错乱,心无错乱就是有专注 、淡定、笃定之意。彼有此正见,、有正知、正见,有布施,相信有因有果、有善恶之报,深信因果,恭敬三宝,相信今世、未来世,他又时时地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时时乐善好施,此人身坏命终之后,生善处天上,现在富贵、未来更富贵,现在相好,未来更庄严。犹如有人从讲堂至讲堂 ,从宫殿至宫殿,由是而言,我今说此人是从光明趋向于光明。

**【“是为,大王!世间有此四人。”尔时。世尊便说此偈:王当知贫人,有信好布施,见沙门婆罗,及诸可施者,能复起迎逆,而教于正见,施时极欢喜,所求不逆人,彼人是良友,终不为恶行,恒喜行正见,常念求善法,大王如彼人,死时有所适,必生兜术天,先暗而后明。如人极为富,不信好喜恚,悭贪心怯弱,邪见而不改,见沙门梵志,及诸乞求者,恒喜呵骂詈,邪见言无有,见施起瞋恚,不令有施人,彼人行极弊,造诸恶元本,如是彼人者,临欲命终时,当生地狱中,先明而后暗。如有贫贱人,无信好瞋恚,造诸不善行,邪见不信正,设见沙门士,及诸可事者,而取轻毁之,悭贪无有信,施时而不喜,见他施亦然,彼人所造行,所适无安处,如此彼之人,必当取命终,当生地狱中,先暗而后暗,如人极有财,有信好布施,正见不他念,恒喜求善法,设见诸道士,及诸可施者,起恭迎敬之,而学于正见,与时极和悦,常念于平均,惠施无吝惜,不逆于人心,彼人受命决,不造诸非法,当知彼之人,临欲命终时,必生好善处,先明而后明】(P279.229.2):**世尊便说此偈:是为,大王!世尊为波斯匿说了偈语:王当知贫人有信、好布施,一开始是从贫穷趋向于富贵的,虽然开始是贫穷,他有信根、有净信、乐善好施,他见有婆罗门,见有诸可布施者,他的迎来送往都是受于教,具足正见者,就是第一种人。施时极欢喜,所求不逆人,他布施时极度、极大地欢喜心,用欢喜心行于布施,所有人为他所求,需要帮助者,此人不违背,不会违背此人,彼人是善友,终不为恶行,他时时把所有人称为善友,称为朋友,很友善,此生当中无有恶行。恒喜行正见,常念求善法,保持正见增长,常念,时时念于善法增长,大王如彼人,死时有所适,就像波斯匿,彼人他死的时候,是适宜的,是生天的,必生兜术天,先暗而后明。生在哪里呢?或者是生在四天王天、忉利天、兜率陀天,兜术天就是知足天 ,这称为先暗而后明 。如人极为富,不信好喜恚,一开始是富贵的,此人是第二种人了,如人极为富,不信,不信就是无有信仰,好喜恚,就是时时地生起嗔怒,嗔怒心很重,此人悭贪,心怯弱,邪见而不改,执有邪见,执持邪见又悭贪,他的心时时地怯弱,无有刚,此人软弱,见沙门梵志及诸乞求者,恒喜呵骂詈,他见到了沙门 ,梵志这里是指婆罗门,是婆罗门之中的修行者,他见种种的乞求者,时常戏弄别人,就是骂詈,邪见言无有,执有邪见,邪知邪见,无有因果,不信因果,见施起瞋恚,不令有施人,自己不布施,见着别人也阻止别人,不许别人布施,此人愚痴,之前是光明,之前是富贵,之前是相好,可是他的行为,就导致他的未来是趋向于黑暗的,彼人行极弊,他的行为极为的恶行,造诸恶元本,由于造作的行为是恶的根本,如是彼人者,此人临欲命终时,当生地狱中,因为他先明而后暗。第三种人是从黑暗趋向于黑暗了,如有贫贱人,无信好瞋恚,本来就贫贱、本来就贫苦,又无有信仰,无有信根,又时时地嗔恚,又造诸不善行,又时时地行十恶业 、十不善法、非功德业、黑业,邪见不信正,时时地邪知邪见,无有正信,设见沙门士,假设见了沙门 ,种种的修行人及诸可事者,应当可恭敬 、可供养 ,对可供养者,而取轻毁之,就起了轻慢、毁谤,悭贪无有信,此人悭贪愚痴,无有信,不相信,施时而不喜,见他施亦然,自己不布施,见他布施不随喜,彼人所造行、所适无安处,彼人所有造作的身、语、意的行为,所适不安处 ,就是不适宜,他所抵达之处,未来的果报是不适宜的,是无安住、是不安、是危险的,哪里危险?地狱、畜生、饿鬼之处是危险的,是不安处,是三涂苦,如此彼之人必当取命终,当生地狱中,先暗而后暗。这是从黑暗趋向于黑暗 。最后一种人就很殊胜了,从光明趋向于光明,如人极有财,如人,他是最富有的,是最有钱财的,又有信、又好善、好喜布施,正见不他念,具足了正念,就是不自赞,不毁他 ,不自贵,不贱他,他具足正见,又恒喜求善法,要时时地求学,欲求善法,设见诸道士,他时时地见到了诸修行人、诸位沙门及诸可施者,可以布施之人,起恭敬迎之,而学于正见,时时听闻 、时时博闻、时时好学,与时极和悦,时时生起了和雅、和悦、欢喜、和谐、安详,常念于平均,时时有平常之心,平等之心,心无波澜,无有情绪,此人内心很安稳,称为常念于平均,惠施无吝惜,惠施就是广大的布施,无有吝惜,不爱惜,不爱惜自己的财物,不逆于人心 ,不违背对方之所求,他随顺、欢喜令欲求者,彼人受命决,世尊就说波斯匿,我为此人授记,他命终之后,不造诸非法,因为他不造、不住所有的恶法,他的行为此乃行善之故,当知彼此人,临欲命终时,必生好善处,都是必生天上,先明而后明,这是从光明趋向于光明。

**【是故。大王。当学先明而后明。莫学先明而后暗,如是。大王。当作是学】(P280.229.2):**是故,大王!当学,应当学习从光明趋向于光明,莫学先明而后暗,如是,大王!当作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