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概述

等趣四谛品第二十七,等趣,就是如何修学四圣谛法,如何渐次地修学四圣谛法。

B.经文:

【闻如是】(P297.235.1) : 这是阿难与诸位大阿罗汉亲自听佛陀所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是诸比丘,我等常所说法,所谓四谛】(P297.235.3) : 世尊时时处处在在说的法,到底是何法呢?四圣谛法。

【以无数方便而观察此法 分别其义 广与人演】(P297.235.3) : 广演,广演法教,此乃四圣谛。

【云何为四?所谓的苦谛之法,以无数方便而察此法,分别其义,广与人演,以无数方便说集、尽、道谛,而观察此法,分别其义,广与人演】(P297.235.3) : 所以知、如实知、如实见,指的就是苦圣谛法,以无数方便如实知、如实见、苦因,此乃集谛法;尽,就是灭谛法 ;灭,此乃是证,证果,证涅槃之果 ;道谛法就是沙门法,行沙门法,沙门古道,所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四圣谛,而观察其法。这一段就说得很清楚,无论是佛陀与佛陀的弟子,比丘,说法就只说四圣谛。

【当舍利弗比丘与诸众生及四部众,分别其义,广与人演时,不可计众生诸尘垢尽,得法眼净】(P297.235.4) : 当舍利弗比丘,与诸众生及四部众,与所有的众生,与四部之众,四部之众,就是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这四部之众,时时善巧方便,从浅入深地分别其义,广与人演法,时时处处在在,不可称计就不可计众生诸尘垢尽。得法眼净、证果,能令众生获得道迹。

【汝等比丘!当亲近舍利弗、目犍连比丘,承事供养。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众生之父母,以生已、长养令大者目犍连比丘】(P297.235.5) : 汝等比丘 当亲近舍利弗 当亲近目犍连比丘,汝等比丘 应当承事供养 为何 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是众生之父母,以生已长养令大者,目犍连比丘,这一段就是譬喻了,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是佛陀的弟子当中的智慧第一,就像般若母一样的,智慧代表般若,就般若母,般若母就是母亲能出生,长养,出生以后还需要养育,那就是大目犍连,大目犍连就是、就像养育、就像保护,就能令四众弟子增加,增广福德智慧,这是大目犍连,他用种种的善巧方便,神足通、神变通、令众生增长信根、增长净信。

【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与人说法要,成四谛】(P297.235.5) : 法要就是法的根本,此乃四圣谛法。

【目犍连比丘与人说法要,成第一义,成无漏行](P297.235.5) : 第一义就是最上、最圆满,指的就是顶法,从有烦恼、断烦恼、成为无漏。

【汝等当亲近舍利弗、目犍连比丘。世尊作是语已,还入静室】(P297.235.5) : 汝等当亲近舍利弗,应当亲近目犍连比丘,世尊说此法时,还入静室。

【世尊去未久,尔时舍利弗告诸比丘:“其有能得四谛法者,彼人快得善利】(P297.235.6) : 听闻四圣谛法,就可以获得真正的善法增长,获得真正的大利益。

【云何为四?所谓苦谛,以无数方便广演其义。云何为苦谛?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苦、所求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苦谛】(P298.235.1) : 到底何为四圣谛法呢?所谓苦谛、谛就是真实、如实如实的,此乃谛。何为苦圣谛法呢?以无数方便广演其义。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所谓的求不得苦,这里是略说,取要言之,五盛阴苦,五盛阴就是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指的就是身心,这样称为苦圣谛法。

【云何苦集谛?所谓爱结是也】(P298.235.2) : 什么是集圣谛法呢?云何苦集谛呢?到底什么是苦圣谛呢?所谓就是爱结是也,这里是略说,其实就是十二因缘,爱、有爱、就有取,有取、就有有,有有、就有生,有生就有老死。那何因何缘有爱呢?因为有受。何因何缘有受呢?因为有触。何因何缘有触呢?因为有六入。乃至于有无明,这里是略说,此乃十二因缘,这是集圣谛法。

【云何为尽谛?所谓尽谛者,爱欲结永尽无余,是谓尽谛】(P298.235.3) : 何为灭圣谛法呢?灭圣谛就是尽谛,尽、就是烦恼断尽烦恼灭除 烦恼根除,又称为灭圣谛,又称为尽谛,所谓灭圣谛法,爱欲结永尽无余,是谓灭尽,指的就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彻底地超越、彻底地断除、断尽、不残余、不留,证沙门果,此乃灭圣谛法。

【云何为道谛?所谓贤圣八品道是。正见、正治、正语、正方便、正命、正业、正念、正定,是谓道谛也】(P298.235.4) : 云何为道圣谛法?这里是道圣谛法,这里说的就是八圣道,这里道圣谛法也是略说,其实就是七主题,这里是用八圣道来略说,显示七主题。第一主题是四念处,四念处,指的就是念身,念身体的本身 ;念受,念感受的本身 ;念心,就心而观察心,就六情根而观察心 ;念法、念能断七菩提,所断的五盖,叫念法; 这是第一主题。沙门道、沙门法、沙门果道。第二主题四正勤,又称为四正断,善已生令增长,善未生令生;恶已生令断,恶不生令不生; 这是第二主题。第三主题,信根、念根、精进根、定根、慧根、这是第三主题。第四主题,信力、念力、精进力、定力跟慧力,这是五根五力,由于根而不受干扰,不受摧毁,根深蒂固的信根,就不被种种的邪知邪见而影响,这样建立的五根,而出生的五力。第五主题,四神足,四神足又称为四如意足,意就是希望,希望获得自在,不受束缚,神变通指的不被一切色法的障碍,不被一切障碍的束缚,应当超越,欲求、希望这叫欲,欲得、欲勤、勤就是要精进,要精进无间、不间歇、才必获、必达目标。欲勤心,观察之后有障碍,要根除障碍,叫心、心有掉举、昏沉、不应当作 或者应当作不作、作行,不作行的种种错误,这属于心里边的不正确,称为心、观,就是正确地慧观,正确的方法,掉举,或者安般念对治 ;作行,用不作行对治 ;不作行,用作行对治; 昏沉,用正确地思惟,思惟力对治 ;这是四如意足,四神足的方法,修学方法。第六主题就是七菩提分。第七主题就是八圣道。总共分七个主题,就有三十七道品,这里是略说,道圣谛法。那正见就是如实知、如实见、圣知见、四圣谛法,有漏正见、无漏正见、称为正见,建立正见,就要思惟,称为正思惟,思惟、时时思惟、世间因果,出世间因果,时时思惟一切五蕴无我,称为正思惟。思惟法义,正思惟、正精进、是被慧所摄的三种,称为慧,正念、正定属于定,定所摄的两种。正语、正业、正命、是戒所摄的三种。八圣道,此乃戒定慧,戒定慧显示了八圣道的修学,是谓道圣谛。

【尔时,尊者舍利弗当说此法,无量不可计众生闻此法时,诸尘垢尽,得法眼净】(P298.235.5) : 尔时,尊者舍利弗当说此法,无量不可计,就是数不过来,数量很多,很多的众生闻此法时,都是诸尘垢尽,得法眼净。指的就是所有的众生要获得解脱,要获得真正的沙门法、沙门果。必须要听闻四圣谛法,除此之外,不可能获、不可能得沙门法、沙门果。不可能解脱。这是唯有此法,这叫法根,这叫法要,根本法四圣谛。

【我等亦快得善利,世尊与我说法,安处福地】(P298.235.6) : 我等亦快得善利,世尊与我说法,安处福地,就是四圣谛,由于修学四圣谛法,被智慧所摄、所行,一切的行为都是能利益自己、利益他人,就获得福德,福德与智慧都依四圣谛而得,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