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悟禅师开示

第二期周末禅修【4】 00_00_00-00_20_30.mp3

<aside> ❓ 问:五蕴皆空,为什麽还有观三十二分身呢?

</aside>

五蕴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就是说除了《阿含经》以外,任何的经把五蕴讲得很细的经典,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把三藏十二部都是大量地阅读过。就从《杂阿含》来说,其实《杂阿含》是我们此方的翻译,它是相应部的意思,它是跟我们的身相应的,跟我们的心相应的,跟我们的六根、六尘、六识相应的,所以叫相应部。

在《杂阿含》讲五蕴的部分有187经,如此大量的经典都说五蕴,是说五蕴皆空、五蕴无我的。即使我们把《杂阿含》经通达了你也不会修行,根本就不会修行,你只是掌握知见,只是把这个地图看熟了,你还是仍然地在原处、原地踏步的。要如何才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在《中阿含》,很多人不学无术,就只是一部《杂阿含》,比那些没有掌握圣知见的人更殊胜、更好,可是不懂得修行。

《中阿含》81 经就完全讲身体的,这部经、大部分在我们龟山的都会背。由于谙记、熟记,对色蕴上面了解:我们为什麽会轮回?就是把这个色、这个物质,把这个身体当成我了。我们三十二分身是针对照见色蕴的,针对性的。

整部《杂阿含》经中的第一经,我们一打开书:观色无常,观受、想、行、识无常;观色是苦,观受、想、行、识是苦;观色是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此如实地观察名为正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的观察。

我们说的“不相在”,很多人根本就没听过。“不相在”就是不存在。这个我的相貌不存在,这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根本不存在,它不是实法,它不是实有,就是不存在的意思。

我们再问,北传佛教很多人口口声声说:五蕴皆空。念得很熟,一出家就念得很熟,可是对四禅八定熟悉的人有多少?对证得初果须陀洹果断什麽他都不知道,就连断什么他都不知道,他只是这么讲:”原来声闻乘阿罗汉是观四谛法成就的,原来辟支佛是观十二因缘成就的。“

真好笑!如果在国际里讲出去,这是不懂佛法的,是根本就是胡说乱说的,”缘觉乘观十二因缘”难道不属于四谛法吗?十二因缘属于四谛法里边的集谛法,说来说去还不是一样。也就是声闻乘也好,缘觉乘也好,都是在四谛法里面的,说来说去还是一样。所以你看这个“照见五蕴皆空”问得很好。

你看我们一开始说的《心经》非常好,这部《心经》,如果《金刚经》不通达讲《心经》是讲不了的;如果六百卷《般若经》不通达讲《心经》也是讲不了,这三部是有关系的。六百卷《般若经》说直一点就是解释《金刚经》的,《金刚经》是解释《心经》的,它是有关联的。

《心经》里提过好几个空的,一开始是”照见五蕴皆空。”是怎么照见的呢?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里的色跟空是讲的世间的:空间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它这里还没有讲到”诸法空相”的空,还没有讲到”般若空相”的空,只讲到色跟空的道理。

就比如说空间,假如说没有色,就没有空间的概念,有色才有空间的概念。如果我们在旷野之中,在广大的、无边的旷野之中,你对这种色跟空两种概念都没有的,就只有钢筋、水泥包裹名为色,就说:占地面积有多少?都讲空间的;你的房子占地面积有多少?或者是说一个大洋房进入以后,我们的客厅有多大?都讲空间;或者说卫浴有多大?主卧室有多大?这些都是讲空间,有色才有空的。就像你这个人有多高、有多胖都讲空间的;就像发、毛、爪、齿、皮包裹名为色。首先看到色才讲空间的,我们有色以后发、毛、爪、齿、皮而包裹,我们的鼻腔、口腔是空的。色就是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色跟空的道理,意思就是器世间就是色,空间世间就是空。你要说一也是不对,说完全没有关系也不对, 所以它不二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也即是空,空即是色。“

你看再下来讲“诸法空相”,才讲到四种空,十六种空,十八种空,二十种空,其实就是讲四种空里它是总相。”此处有此处空,彼处有彼处空;有处从有处空,无处从无处空。“这个空性又是对治有的。

假如说我们都照见了,把五个元素:色、受、想、行、识都照见了,都空无所有,都无我了,这时候空性的概念也没有了,是“诸法空相”的概念也没有了。因为你不着两边,没有对立法了。假如说你对六根不执着,就没有内空的概念;对六尘的不执着,就没有外空的概念;対六识不执着,就没有内外空的概念;对五蕴的不执着,就没有大空的概念,它都是对治法。

也就是说不看过《阿含经》,不把《阿含经》彻底地看,修行根本就不懂得怎么切入。有时候修来修去,跟耆那教、印度教差不多,说不定还不如他们,他们还是依循着古老的方法,至少还能得禅定,或者是生天,生到六欲天,得四禅八定是有可能的。可是他们不能彻底超三界,也就是说《中阿含》81经彻底地讲身体的。

《中阿含》98经就把四念处彻底地显现,也就是说不修学四念处,我们问:到底你在修什么?不管是出家人一辈子,不管是居士,到底修什麽?我们就不知道,修来修去,可能少少的一些人来说是成就了,我们按照经文来对照,按照佛语来对照,一看好像也没有成就,就没有怎么改变,还跟原来一样的呢?

佛陀说得很清楚,如来说得很清楚,在拘尸那城涅槃的时候,阿难问:”佛陀!你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你共住,你涅槃的时候,如何?我们怎么办呢?“佛陀回答得很清楚,是决定地回答得很清楚:“我住世依我共住,我涅槃在四念处而住。“**在四念处而住!这才是真正的知法、依法、得法、见法、证法,这才是真正地在道上。**所谓的四念处是在98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