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概述:

四意断品的二十六第二个部分,四意断就是四正勤,又称为四正断,善已生令增长 善未生令生,就是两种。另外的两种就是,恶已生令断恶不生令不生,这总共是四种,四正断、四正勤,这里说的就是四意断,它是同义语。总之,就是止恶扬善的意思。那何为善呢 ?这里是讲根本的,那善的根本是什么呢?何为善根呢?无贪、无嗔、无痴是善根,指的就是戒定慧,戒定慧是善的根本,那什么是恶根呢?欲念、恚念、害念是恶根,贪嗔痴此乃恶,恶的根本。

B.经文:

**【世尊告阿难曰:“汝今授舍利弗舍利来】(P292.26-2.1):**这一经是世尊告阿难曰,汝今授舍利子,舍利子就是舍利弗的舍利,这时候,因为前一经就记实了舍利弗涅槃了。

【尔时,世尊手执舍利已,告诸比丘:“今此是舍利弗比丘舍利,智慧聪明,高才之智,若干种智,智不可穷,智无涯底;智有速疾之智,有轻便之智,有利机之智,有甚深之智,有审谛之智;少欲知足,乐闲静之处,有猛勇意,所为不乱,无怯弱心,能有所忍,除去恶法,体性柔和,不好斗讼,恒修精进,行三昧,习智慧,念解脱,修行解脱所知见身。比丘当知,犹如大树而无其枝,然今日比丘僧,如来是大树,舍利弗比丘而取灭度,似树无枝。若舍利弗所游之方,彼方便遇大幸,云:‘舍利弗在彼方止。’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能与外道异学共议论,无不降伏者】(P292.26-2.3):尔时,世尊手执舍利已,告诸比丘:今此是舍利弗比丘舍利,舍利弗是聪明,是智慧聪明,是高才之智,若干种智,智不可穷,智无涯底,智有速疾之智,有轻便之智,有利机之智,有甚深之智,有审谛之智,少欲知足,乐闲静之处,有猛勇意,所为不乱,无怯弱心,能有所忍,除去恶法,体性柔,不好斗讼,恒修精进,行三昧,习智慧,念解脱,修行解脱所知见身。

世尊说:比丘当知,犹如大树而无其枝,然今日比丘僧,如来是大树,舍利弗比丘而取灭度,似树无枝,若舍利弗所游之方,彼方便遇大幸,云:舍利弗在彼方止,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能与外道异学共议论,无不降伏者。这一段,由于舍利弗涅槃之后天帝释就是忉利天天宫天主,天主来为舍利子做弟子义务,有均头,均头是舍利弗的弟子,舍利弗的学生把舍利弗的身体火化之后,就把舍利送在佛的手中,佛陀就赞叹舍利弗的智慧,那均头是一位小沙弥,其实后来均头这一位阿罗汉他的肉身现在还在,指的还没有涅槃的。佛陀有四位阿罗汉还在住世,一位是迦叶、一位是均头,就是宾头卢,一位是君屠钵、一位是罗云, 罗云就是罗睺罗 。有一次,阿那邠持,阿那邠持就是須达,给孤独长者他的女儿,又称为无毒女,无毒就是没有贪嗔痴毒,就嫁给异国,嫁给异国以后,就请世尊的弟子,请三宝,请弘扬正法,然后,这一位施主就赞叹佛陀的弟子指的就是说就连佛陀的弟子,最小的弟子都不可思议。他还是一位小沙弥,有一次,有一个婆罗门,他修学梵行,他能上天入地之神变神足通,这一位梵志,就是这一位婆罗门,他只到了阿龙宫,只到了水边,就被大神、就被守护的大神就不允许他靠近,说不要来污染我们的水池,就被赶走了。有一位小沙弥叫均头 ,这是这一位仙人亲眼所见,他到了以后,这些守护的大神欢喜而接足礼,就连龙王,阿褥达龙王都出来迎接,最后,均头还把他的衣服,把他的纳衣,破烂的纳衣就在水池之中洗,洗了以后,这一位大神还为他晒干,恭敬,他说这是佛陀最小的弟子都能如此受到了这些大神、护法神与阿褥达龙王的恭敬顶受,还何况是佛陀的上尊弟子,那佛陀更甚稀有。

指的舍利子、这位舍利弗,他的最后涅槃,他的舍利是由他的学生均头交给阿难,由阿难又亲自地交给佛陀 ,佛陀接过了舍利以后,就赞叹舍利弗的智慧,说的就是舍利弗,他所到之处 ,所游化之处,众生就可以获得大幸,获得受益,就能饶益众生,这位舍利弗,舍利弗比丘 ,任何的外道所到必克,就能降伏,这里无不降伏者,指的就是说,还没有外道可以超过舍利弗的 ,任何的外道都被舍利弗降伏,这是赞叹舍利弗的能力,智慧的能力。

下一段就记实目犍连,因为舍利子,舍利弗跟目犍连是同一村中,是他们的本生处,那烂陀是他们的本生处,叫摩瘦村,他们是一起出家的,出家以后,一起修行,互相辗转相教下一段的记载。

**【是时,大目揵连闻舍利弗灭度,即以神足,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P292.26-2.4):**是时,大目揵连闻舍利弗灭度,这时,他听到了他的善友,舍利弗已经灭度了,灭度就是涅槃了,舍报了这一位大目犍连 ,即以神足,至世尊所,他为何要以神足,神足通,神变通到世尊所呢,前一段的记载,因为他的身体是被婆罗门,是被这些编发外道,婆罗门围攻,用瓦石、用石块围攻,就是被杀。这时候是目犍连的身体,他的肉身是断气的,他的暖是离的,身体四大是败坏了。他使用神足, 这是代表神足的作用了,还能够把身体带到佛陀的身边,至世尊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在一面住就是站着了,这时不能坐了,因为他的身体已经被外道围攻,已经毁坏了。

**【如是再三白世尊曰:“我欲取灭度】(P292.26-2.6):**如是再三白世尊曰 ,就是说了三次,我欲取灭度。

**【尔时,世尊亦复默然不报】(P292.26-2.6):**尔时,世尊亦复默然不报,就是不回答 。

**【尔时,目连以见世尊默然不报,即礼世尊足,便退而去;还诣精舍,收摄衣钵,出罗阅城,自往本生处】(P292.26-2.7):**尔时,目连以见世尊默然不报, 报就是不答, 不回答, 即礼世尊足,便退而去,还诣精舍,收摄衣钵,出罗阅城, 他回到精舍,什么精舍呢 ?竹林精舍, 收摄衣钵,出罗阅城,就是王舍城,自往本生处,自往,自己靠自己的神足力,神通力 就回到自己的出生的地方,本生处就是,自己出生的地方。

**【尔时,有众多比丘从尊者目连后是时,众多比丘共目连到摩瘦村,在彼游化,身抱重患】(P292.26-2.7):**尔时有众多比丘从尊者目连后,有很多的比丘在目连的身后,是时众多比丘共目连到摩瘦村,在彼游化,身抱重患 ,指的就是目犍连 ,他是身抱重患 。

**【是时,目连躬自露地敷座而坐,而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从空处起,入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处起,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有想无想定;从有想无想定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识处、空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从初禅起,飞在空中,坐卧经行,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作十八变、神足变化】(P293.26-2.1):**是时,目连躬自露地敷座而坐, 这一段是记实,目犍连他在露地 ,就是随意地在大地上敷座而坐 ,从初禅入到二禅,渐次地四,也就是从四禅到四空定入了灭尽定,又从灭尽定,又不断地逆回到初禅, 一顺一逆就是九次第定、狮子奋迅定, 称为狮子奋迅定, 在四禅之中就做了一些神变了, 神变,他的神变能够飞到虚空之中, 坐卧经行,身上出火 身下出水,又能够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作十八变,所谓的就是神足变化 ,这一段的记实, 每一位阿罗汉, 包括佛陀都是这样涅槃的。

**【是时,此地极大震动,诸天各各相告来下,省观大目揵连,持用供养尊德,或以种种香华来供养者,诸天在空中作倡伎乐,弹琴、歌舞用供养尊者目揵连上】(P293.26-2.3):**是时,此地极大震动,诸天各各相告来下, 此地震动,诸天指的就是六欲天 ,包括大梵天, 都辗转地相告,都来到阎浮提,都来到了目犍连的身边,就是指的省观大目连,省就是觉悟 ,指的就是禅观, 这里 大目犍连持用供养尊德,或以种种香华来供养者,在诸天空中作倡伎乐,弹琴、歌舞,用供养尊者目连上。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已取灭度。是时,那罗陀村中一由旬内,诸天侧满其中。尔时,复有众多比丘持种种香华,散尊者目揵连尸上】(P293.26-2.4):**尔时,尊者大目连已取灭度,是时,那烂陀 ,那罗陀村中一由旬内,由旬 ,这是指的是里程、是范围、是空间范围 ,有记载不一, 以印度的国度当中,在计算的单位每一国与另外的一部落,都有些计算上都没统一, 一由旬有很多的地方说一由旬 ,就是一头牛走一上午, 一上午的路程, 称为一由旬。后来大概是十六里路,十六公里路称为一由旬 ,诸天侧满其中,指的就是说在一由旬内, 诸天已经都集满了 ,因为来观望目犍连的尊德. 尔时,复有众多比丘持种种香华,散尊者目揵连尸上,他的尸体 。

**【尔时,世尊从罗阅城渐渐乞食,将五百比丘,人中游化;往诣那罗陀村,五百比丘俱。尔时,舍利弗、目连取灭度未久。尔时,世尊在露地而坐,默然观诸比丘已,告诸比丘:“我今观此众人中,大有损减。所以然者,今此众中无有舍利弗、目揵连比丘。若舍利弗、目揵连所游之方,彼方便为不空闻:舍利弗、目揵连今在此一方。所以然者,舍利弗、目揵连比丘堪任降此外道】(P293.26-2.5):**尔时, 世尊从罗阅城渐渐乞食, 将五百比丘世尊在王舍城之中, 渐渐地乞食, 带领了五百比丘, 在人中在人间游化 ,渐渐地往诣那陀村,将五百比丘俱 ,尔时 ,舍利弗、目连取灭度未久、 灭度未久, 就是刚涅槃, 这两位尊者, 尔时 ,世尊在露地而坐,世尊在露地而坐, 默然观诸比丘已,告诸比丘,我今观此众人中,大有损减,所以然者,今此众中无有舍利弗 ,目揵连比丘,假若目连与舍利弗比丘所游之处,彼方便为不空闻 ,指的他们二位尊者、二位阿罗汉所到之处 ,都能够令所有的众生听闻正法之教, 称为不空闻, 舍利弗、目连今在此一方,所以然者,目连与舍利弗尊者比丘,堪任降此外道,他们的能力就能降伏外道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佛所造甚奇!甚特!有此二智慧、神足弟子取般涅槃,然,如来无有愁忧。正使过去恒沙如来,亦复有此智慧、神足弟子;正使当来诸佛出世,亦当有此智慧、神足弟子。比丘当知,世间有二施业。云何为二?所谓财施、法施。比丘当知,若论财施者,当从舍利弗、目连比丘求;若欲求法施者,当从我求之。所以然者,我今如来无有财施,汝等今日可供养舍利弗、目揵连比丘舍利。”】(P294.26-2.1):**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诸佛所造甚奇甚特,诸佛,所有的佛 ,他的功德显现是甚奇甚特的都有此二智慧,神足弟子取般涅槃,大弟子,二位大弟子智慧第一的,神足最第一的。这两位大弟子呢,只要涅槃以后如来无有愁忧,这就是诸佛的甚奇甚特,无有愁忧。正使过去恒沙如来,亦复有此智慧神足弟子 ,正使当来诸佛出世,亦当有此智慧,神足弟子,这里就是说的这一段,所有的佛都有与众不同, 都有过人, 超人的安稳,为何?因为大弟子涅槃了,都没有愁忧,并且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诸佛都同样的, 都会有两位大弟子的 ,一位是智慧第一,另一位是神足第一 ,这两位大弟子 。

世尊说,比丘当知 世间有二施业,世间有两种,所以在布施当中的这种功德业,是最殊胜的两种,到底是哪两种?一种是财, 一种是法 ,指的就是财施与法施, 到底什么是财施?就是帮助对方、供给对方,供养对方衣、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称为财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