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概述

应当常常专心一意地观不清净之想,这时五盖就不会生,如已生的话也会因此而息灭。

B.经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法中,不见一法:未有欲想便不生欲想;已生欲想便能灭之。未生瞋恚想便不生;已生瞋恚想便能灭之。未生睡眠想便不生;已生睡眠想便能灭之。未生调戏想便不生;已生调戏想便能灭之。未生疑想便不生;已生疑想便能灭之。亦当观恶露不净,已观恶露不净,未生欲想便不生;已生便能灭之。未生瞋恚便不生;已生瞋恚便能灭之......乃至疑,未生疑想便不生;已生疑想便能灭之。是故,诸比丘!常当专意观不净想】(P54.62.3):

世尊告诉诸位比丘们说:我在于此法当中,就是我在于所有所有的法当中,不见一法,就是没有任何的一法能使未有欲想的便不生起欲想,已生起欲想便能消灭它、消失,就是指的像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就是我不见一法就是可以根除的、是可以灭除的,这是世尊这样讲。到底是哪一法呢?

这一法就是要观,观哪一法呢?恶露不净,这里就是着重于这一经就是说的方法,就是对治法。

假如说用毗婆舍那观来观察身体,观察身体以后,最后得到的结论:身体是一具不净之身。即使已生起的欲念也会消失,未来的欲念不可能生起,就是指的赞叹观身,观身的功德很大,它总共有十八种功德,观身,要如此地观身,观身《念身经》,在中部阿含经的《念身经》八十一经,要时时地念身,要时时地观察自我的身体,观察之后就如同念身者。

念身者就如同宝瓶一样,宝瓶盛满了净水,宝瓶盛满水之后它就不受,就像我们念身者不受,所遇就是六根对六尘所有遇到的一切都不受,即使是魔王波旬的干扰也不受,这就是念身者。 观身,已生欲念便消失,未生欲念而不生;

空无念身者,就是没有念身,不懂得如法地、如实地念身,就如同空瓶,空瓶而受,任何的水、任何在因缘下都接受的,这就是空无念身者,就受到了影响,因为他没有念身,没有正确地观察,就身而观察身。

念身者就如同轻毛毱平户扇,这样念身的功德就如同轻毛毱,我们站于窗前手里不断地扔轻毛毱,就是很轻的、很轻盈的鹅毛或者是绒毛,无论(如何)窗户不受,因为都不能够扔到窗户上,因为鹅毛或者是绒毛太轻的缘故,这就是念身者。

念身者不受任何的干扰,不受蚊虫的干扰,不受气温冷或者是热的干扰,就是指的自己不受任何的称、饥、苦、乐、利、衰、毁、誉的影响,这叫念身者。

空无念身者如同一块重石扔入淖泥之中(淖泥就是软泥)而受,这就是空无念身者,所遇、所接触一切事都是受到影响的,情绪都是会有习性反应的习惯性。

念身,这里说的观察身而念身,就如同两根湿木在一起摩擦,如同湿木钻钻而不生起一切的贪嗔痴。不生起,为何?因为它是湿木,它不燃烧而不起火,念身者内心是清凉的、是息灭的,这是念身者,一切的贪欲都是消失的、息灭的、涅槃的,这是念身者。

空无念身者,不念身,不如实地内观身、不念身就如同槁木钻钻。槁木就是干木,两根木头摩擦就会起火,就如同槁木钻钻空无念身者,就不如实地观察、就身而观察身的人就如同两根木头摩擦会起火。我们遇到了一切,而接触一切的时候就会有贪欲烧、嗔恨烧、愚痴烧,就会有一切烧,这是说的念身者。

念身就可以息灭五盖,渐次地就会离五盖,离五盖就会得根本的静虑,根本的静虑是从初禅开始行处正知的,就得到了解脱,它是少分解脱,得了根本静虑之后就得到了 samadhi,由于 samadhi是修止禅而获得,再来修学观禅,修学观禅运用了三特性,就可以得到根本,从根本的轮回之中达到了出离分,从轮回之中解脱、超越,超越生老病死,观身很重要,要时时地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