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概述

本经叙述应当要用平等心去广行布施,这是须达多长者,也就是阿那邠持长者,乃能以布施而不作任何的回报,是平等心而不选择对方,乃能专精一意去行普及的布施,能念众生之类乃由食而得以生存的道理。

B.经文

**【尔时,阿那邠持长者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世尊足,在一面坐。世尊告曰:云何,长者!贵家恒布施贫乏耶】(P59.67.3):**有一个时间段,世尊也是在舍卫国祇园精舍而小住。就在那时,阿那邠持长者,就是给孤独长者便往至世尊之处,到达之后就以头面礼足,就是礼世尊的双足,接足之礼,然后退在于一边而坐。世尊就告诉须达说:云何呢?是否这样吗?长者,贵家贤者你恒常布施给予贫乏的人吗?

**【长者对曰:如是,世尊!恒布施贫乏】(P59.67.4):**长者回答说:如是,世尊。我是依旧、我仍然常常布施给予那些贫乏的人。

**【于四城门而广布施,复在家中给与所须】(P59.67.4):**乃至于四城门、城市的中央、还有我的家中都是举行了广大的、无量的布施的,需要财物、需要衣被、需要宝物,都是各需所需,都能够满足每一位。

**【世尊!我或时作是念:并欲布施野兽、飞鸟、猪、狗之属】(P59.67.4):**所以世尊,我有时曾作如是之念,这是阿那邠持对世尊的一段对话,他说我有时也曾作如是之念:并欲布施给予野兽、飞鸟,乃至于猪、狗之畜类的众生。

**【我亦是念:此应与,此不应与。亦复无是念:此应与多,此应与少】(P59.67.4):**我也曾经作如是之念:这些人应该给与他,这些人不应给与他,是应当布施或者是不应当布施呢?也曾作如是之念:这些人应当多一些,这些人又会给少一些。

**【我恒有是念:一切人生皆由食而存其命,有食便存,无食便丧】(P59.67.4):**我也常常有如是之念:一切众生都由食而得以活其生命,有食物便能生存,没有食物便会死亡。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长者!汝乃以菩萨心,专精一意而广惠施】(P59.67.5):**世尊听后告诉他说:萨埵!萨埵!长者,你乃用行大布施,慈心相向的慈心,指的就是你时时慈念于众生,你乃能专精,乃能精于一意地广行惠施。

**【然此众生由食得济,无食便丧】(P60.67.1):**这些众生确实是这样的,这些众生是由于食物才得以济存的,继续、继续地因为才能够存活于生命的,假如说没有食物的话便会丧命的。

**【长者!汝当获大果,得大名称,有大果报,声彻十方,得甘露法味】(P60.67.1):**长者,你当会获大的果报,你当会获得非常大的果报的、会得很大的名称,有大果报的名称会响彻于十方的,会得甘露法味。

**【所以然者,菩萨之处恒以平等心而以惠施,专精一意,念众生类由食而存,有食便济,无食便丧】(P60.67.1):**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你的布施。这是一位圣者所行,圣者的慈心、广大的慈心,这是一个无我、不吝啬,时时饶益有情的一种超凡脱俗的心,乃永恒地以平等心去惠施于一切,都专精一意地念众生类乃由于食物而得以生存,有食便得存活,众生无食便会丧命。

**【是谓,长者!菩萨心所安处而广惠施】(P60.67.1):**这就是所谓的长者,你的布施心是圣人之心、是慈心、是广大之心,广行惠施。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尽当普惠施,终无吝悔心;必当遇良友,得济到彼岸】(P60.67.2):**就在那时,世尊便说偈而说:应当普惠施,终无吝悔心,必当遇善友,得济到彼岸。这一首偈语我们来分析一下,指的就是都应该普渡,普渡去利他而实行惠施,给与他人终究都没有吝心、反悔之心,这样去做必定会遇到,也就是说只要一位广行布施的人必定会遇到善友、会遇到善知识,这里的善友就是会遇到救度自己的大善知识,最圆满的善知识就是佛陀,再下来就是阿罗汉,会得济度而到于彼岸的,因为由于布施而能达到涅槃的彼岸。

**【是故,长者!当平等意而广惠施。如是,长者!当作是学】(P60.67.3):**因此之故,长者,应当以平等意,就是平等心而广行惠施。长者,应作如是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