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在人间游化之时是在舍卫国的祇园精舍。
**【尔时】:**在下午,晡时。
**【尊者富留那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尊者富留那是略翻译,全名是富留那弥多罗尼子,才是他的全名,如果是直接翻译就是满慈子,满慈子才是直译的。这位比丘他在佛陀的弟子中他说法很简捷,阿难听了他的法就证到了须陀洹果。阿难就赞叹这位满慈子饶益我,从满慈子饶益我之后,我终身为人说法,就是说圣知见,就是说六触入处,阿难时时为四众弟子说,不为外道说法,这是阿难不共之法。**阿难为什么不为外道说?因为外道不能如实的接受,四众弟子是具有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这里就说得很清楚。修根——圣知见根本的解脱方法,一定要对大因缘、有善根、福德因缘的法器而说。不能随意的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也不能对非器(不是法器)的人说,倒器、染器、漏器都叫非器,不是法器。这里的富留那比丘他去拜见世尊、亲见世尊。“稽首佛足”,指的就是接足礼,在印度都市中有很多传统都被其他文化或者其他国家的风俗同化了,已经看不到传统的痕迹。但在偏远的、保守的、落后一点的乡村我们时时都可以看到这些小孩子上学时都跑到老师身边先做接足礼,现在都还有这种礼节的。在任何时候公共车站,小辈要去车站接长辈时,见到长辈不分种姓、就是普通人的俗人都要行接足礼,这是整个印度的传承、传统之中都是接足礼的,现在也还是保留下来的接足礼。“退住一面”,这里描述的很清楚,这里代表佛陀的弟子一合相、不乱,有些团队有站的、有卧的、有坐的,姿势不端庄。佛陀的弟子连使用的资具、行、住、坐、卧连细小的威仪、礼节都是统一的,我们在《阿含经》中就看到,基本是一合相,所有的行为都是统一的叫做一合相。
还有寂静相,他是身安、心安,他的道或者是法都是一样的,如同大海水是一味无有二,这是佛陀的僧团。为何?他们共同在修学五分法身,共同在五分法身上去渐次的修行,无有二。
【白佛言:“世尊说现法、说灭炽然、说不待时、说正向、说即此见、说缘自觉。世尊!云何为现法……乃至缘自觉?”】
凡是智者,如富留那或者是迦叶等大弟子谈论或者问佛陀的问题往往就是我们要用心思惟法义了,这段很重要。
这位富留那白佛言,也就是问世尊什么是现法?什么是灭炽然?什么是不待因缘时节?什么是正向?什么是正见?圣知见?什么是缘自觉悟?这是富留那问世尊的。
【佛告富留那:“善哉!富留那!能作此问。富留那!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陀就告诉这位满慈子:“萨度!萨度!你的问话就是狮子吼呀,能够在如来的身边作狮子吼、问解脱法,能做此问这是世间稀有难得的大智慧的过人法、上人法、上尊法,能问甚深之法,富留那!认真听!听了后要记住,我为你说。
**【富留那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富留那!若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如实知者,是名现见法。】**富留那比丘!眼要如实知,色要如实知,眼接触色要如实知就会有变化。只要注意如实地安住在当下,去看只是单纯的看,不要带有任何种种的“我的”习惯性,就只是看、单纯地看。如何看?要止禅、观禅看,如实的安住在止禅、观禅的当下就会生起来:当下无有喜欢、也无有不喜欢,也就是无有贪也无有嗔,因为有止禅和观禅的密集相续之故。
这段很重要,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在根本上修根。要觉知色、要觉知眼。**有很多人说修行不要有分别心,这是错的!假如说没有分别心就是修行,那睡觉没有分别心好好去睡觉啊!睡得很熟、什么都不知道时那也没有分别心,那在修行吗?石头也没有分别心是不是也在修行呀?都不是!**这段就说得很清楚,是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细滑、意知法,六根对六尘是无有人可以阻止的,是不能阻止的,因为它是本行所作,就如同春、夏、秋、冬,冷、热、饥、寒的大自然的法则,谁能阻止?圣人也不能阻止,因为他是本行所作。**佛陀是全知不是全能,他不是控制、不是改变,他是知道。他不是改变外法、也不是控制外因缘,他是控制内法、改变内法,是改变自我思想、行为的模式,是根除自我的习惯性、习性反应、连锁反应,是根除、是净化,是彻底的超越,如实知之自身的一个变化,而不受影响。**什么是现见法,这里就很清楚什么是见法?叫现法乐住就是在这里。就是六根对六尘而生起了如实知之,不生也如实知之。即使是生起了六识、也生起了习惯性,那只能说是在禅定的这一段。见道了以后是不可能有习惯性、习性反应的,见道以后获须陀洹果以后,六根对六尘,眼见色的当下就如实知之,他不可能是迷惑的。耳闻声、鼻嗅、舌尝、身触、意法,只要是须陀洹果他每个当下都不迷惑。即使是之前凡夫之人——识。而须陀洹果就是“智”,他无有识,所以他不生识,他生的是“智”——智生,因为他眼根看到(凡夫看到的他都看到)。我们凡夫看到的,就只是“我”看到了,我喜欢、我不喜欢这是凡夫看到的“识”;圣者看到的,眼见色他看到的是生法、灭法——是苦法,因为他是“无我之智”——智生。
六根对六尘须陀洹果以后就叫做智——智生,叫“现见法”,现见法就是要在当下,不在别处。
**【云何灭炽然?】**这里的“炽然”指的是火。是什么火?是贪欲烧、嗔恨烧、愚痴烧,在整个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之中、三有之中,犹如火宅就是指的贪、嗔、痴,一直都是在燃烧、震动,震动、燃烧不已。
“不已”,就是不停止的燃烧,没有休止的重复、轮回在三界之中。什么是燃烧?就是炽然或者是不待时节。
**【云何不待时?云何正向?云何即此见?云何缘自觉?富留那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不起色贪觉:我有内眼识色贪,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若富留那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是名灭炽然、不待时、正向、即此见、缘自觉。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这里都是阐述如实知见,要真正保持如实知、如实见。如实知何法?如实知四圣谛法——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叫如实知。如实见那就是在六根对六尘,眼见色无论是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细滑、意知法每个当下都要如实知之,它本行所作无论是修或者不修、信或者不信,每个当下自然而然的——原来如此、原来都没有发觉它是在“舍五取一”呀。